中科院研发突破性全固态DUV光源技术,引领半导体制造新篇章

海博体育 2025-03-29 9 0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中国科学院(CAS)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功研发出全固态深紫外(DUV)光源技术,这一技术的诞生,为我国半导体产业迈向更高技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,有望引领全球半导体制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
中科院研发突破性全固态DUV光源技术,引领半导体制造新篇章

深紫外(DUV)光源技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DUV光刻机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,其光源的波长直接影响着芯片的制造精度,全球DUV光刻机市场主要由荷兰ASML、日本佳能和尼康等企业垄断,而我国在该领域一直处于追赶地位。

此次中科院成功研发的全固态DUV光源技术,采用自制的Yb:YAG晶体放大器生成1030纳米激光,通过两条不同的光学路径进行波长转换,最终获得193纳米波长的激光光束,与传统的DUV光源技术相比,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:

1、高效率:全固态DUV光源技术采用固态设计,系统设计复杂度和体积大幅降低,有利于提高光源的转换效率。

2、低能耗:相比传统的气体激光器,全固态DUV光源技术能耗更低,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。

3、高稳定性: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,有利于提高光刻机的性能和可靠性。

4、低成本:全固态DUV光源技术降低了对于稀有气体的依赖,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。

5、应用广泛: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可应用于半导体制造、高分辨率光谱学、精密材料加工和量子技术等领域。

据悉,此次中科院研发的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其平均功率为70毫瓦,频率为6千赫兹,线宽低于880兆赫,半峰全宽(FWHM)小于0.11皮米,光谱纯度与现有商用准分子激光系统相当,该技术还具有以下特点:

1、首次实现固态激光器直接输出193纳米涡旋光束,为混合型ArF准分子激光器提供了新型种子光源。

2、在晶圆加工、缺陷检测、量子通信和光学微操控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。

3、为推动我国半导体工艺发展至3nm节点奠定了基础。

中科院此次研发的全固态DUV光源技术,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在国内外光刻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我国有望借助这一技术优势,加快半导体产业升级步伐,提升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。

中科院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全固态DUV光源技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,助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将携手共进,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,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
鸣谢:感谢阅读海博体育为您带来的新闻报道!

相关文章

缅甸地震,揭秘其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

近年来,全球地震活动频繁,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缅甸作为地震多发国家,地震灾害频发,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...

五大联赛 2025-04-01 0 0

发表评论